本帖最后由 智康1对1 于 2020-7-7 16:25 编辑
2007北京语文高考试卷
↓↓↓保存下方二维码图片后,进行微信扫码 添加好友 立即领取↓↓↓
2007北京语文高考试卷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在充分体现德育和智育考查的基础上,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强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他们身体力行。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2007北京语文高考试卷的相关内容,同学们要安排好时间,抓紧复习,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各位同学。
以上为部分资料截图,微信扫码 立即【领取2007北京语文高考试卷】
↓ ↓ ↓
科学备考,正确指导;研究考试走向与变化
1.明确高考语文的变与不变,夯实基础,增强能力
即使2020届没有《考试大纲》,也不出台《考试说明》,按照2017年《考试大纲》走,考试试题,有一定的变化,这也是常态。对大多知识点和能力的考查是不变的,因此说不变是相对的,对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年年都在变化,因此说变化又是绝对的。这既是对能力考查发生的变化,又是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的要求。所以,对于“重点生”的复习训练,应侧重在变化的部分。高考语文课标卷年年都在变,因此备考不明确考试变化的方向与重点,就要吃大亏。我认为,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应科学有序,增强训练的目的性,侧重层次性,明确方向性。
2.应对2020年高考语文,研究“为什么考”是首要
为什么考的问题,似乎已不是应该考虑的问题,但又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视。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千百年前,古人就所论述。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就曾说过:“盖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把文章的撰写提高到了国家政治与道德层面来认识。明确了文章的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以文学招贤纳士,授学育才,颂德铭功,批判伐异,打破了“经明修经”的取士标准,促使文学与政治结合。韩愈提出了“文以载道”,说明文章与道理思想的关系,表明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的,强化了文学的社会作用。简而言之,不管是科举考试,还是高考,其目的都是为了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全国每年有近千万考生,培养选拔为社会建设服务的人才,才是目的和宗旨。“一点四面”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明确为什么考,要为此主动收集整理相关材料
⑴考生家长,主动热情整理材料。
⑵考生自己,对材料要加工浓缩。
⑶备考教师,要为考生点拨材料。
收集材料注重要点,重视阅读与写作素材并举
⑴阅读材料尽量从党报、大报杂志寻找积累。
⑵分门别类地编辑整理,给考生注重系统性。
⑶做到每天阅读一篇,以提高政治性与素养。
⑷将叙述类的事迹抽出来,配以适当的点拨。
⑸将正反材料对举列出,培养写作的思辨性。
⑹事实与理论论据对应,强化观点材料匹配。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坚持主动训练写作思维。
⑴有能力者,坚持每天写一篇作文,然后家长修改,考生自己完善成篇。
⑵无能力成篇者,坚持每天写一段,然后家长修改,考生自己完善成段。
⑶坚持写作角度多元化,对应“一点四面”,突出政治性思想性与思辨性。
同时,也想您推荐高考志愿填报课程
点击链接→https://jinshuju.net/f/2aevad或下方图片即可预约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 2007北京语文高考试卷的内容,“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将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