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北京卷作文总结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命题解读
纵观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大多选用生活化的材料,巧妙暗合时代热点,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让人人有话可说,但只有善思考、有思想的考生才能写出深度,只有表达能力强的考生才能写得精彩。质朴、大气、敦厚是北京高考作文题的一人特色。今年也不例外。两段材料加一提示和要求,三段文字简洁明快,要言不烦。审题的关键在提示中的一句话“‘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明明确确告诉考生’要写“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引发的思考。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是作文命题的应有之义。
要找到写作的角度,就要思考这几个问题: 1.老规矩是什么,代表什么;2老规矩为什么会引发热议,这说明什么;3老规矩受到怎样的热议。针对问题1和2的思考,我们可以从“时代呼唤传统笑德”“老规矩的价值”“坚守老规矩”等角度立意,确立具体的论点。针对问题3,我们可以有新的思考路径:老规矩中也有一些不好的、不合时宜的,应对其进行辩证思考。以上两大思维路径,每一方面都可以立论,确立具体的论点。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就事论事,针对老规矩谈老规矩,也可以就事论理,由老规矩谈传统美德、传统文化问题:就事论理放开一定还要收回,不蔓不枝,紧扣写作要求展开。
需要注意,不能因为老规矩“被淡忘一又提起一被关注”。就写“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之类的纯哲学的义章,高考作文基本上回避纯哲学的题目,由老规矩谈“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显然脱离了材料。哲学观点寓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是可以的。
立意角度示例&写作点拨
1.老规矩往往代表着传统美德,应重视老规矩的价值,坚守老规矩。
行文时,可以讲述一个发生在自身、周围人身上有关“老规矩” 的故事,突出老规矩的重要性,肯定其积极意义;也可写成议论文,评论当今社会人心沙化、道德滑坡,老规矩被很多人遗忘,指出老规矩对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意义重大,呼唤人们遵守老规矩。
2.一些老规矩在今天已不合时宜,对待老规矩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结合
老规矩很多,非常复杂,大部分老规矩历久弥新,但也有一些老规矩是局限人们、不合时宜的。行文时,可用一分为二的思想,对老规矩进行分类,指出代表传统美德的老规矩需要遵守,但一些对人们无益、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老规矩,要果断抛弃。
3. 不要忘记以老规矩为代表的传统
老规矩是传统的生活、工作准则,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写作时,可以老规矩被人遗忘为切入点,联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为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破坏传统文化的现象,呼吁人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阅卷手记
今年北京高考作义评阅有两个“允许”、两个“不以”和五个“不对比”,即允许考生水平有限,允许文章有瑕疵;不以高校师生作文水准论高低.不以中学教师各自教学水准论高低;不跟去年的考生比,不跟社会比,不跟古人比,不跟作家比,不跟课文比,只在6万考生中比高低、比水平、选人才。
从阅卷情况来看,作文假、大、空现象有所减少,模式化、套路化作文也比较少,考生作文中“李白仍然在放假,王昭君、莎士比亚这些人也几乎没有出现”。满分作文数量多于去年,但也出现了一些零分作文。零分作文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只写了一两句话,但与作文材料毫无关系,如有考生写上午吃了炸酱面,下午喝了疙瘩,没什么主题都没说;
第二种是只画了个图,比如有考生恶作剧地画个竹子、画个熊猫;
第三种情况是一个字都没写。
最后,广大考生应立足于正常发挥,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就能够取得应该有的成绩。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领取
【完整版2014年语文高考试卷北京卷】汇总电子版+2020招生计划与
历年录取分分析直播志愿填报真实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