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印象里,重点中学总是凤毛麟角的,能考上重点中学,尤其是市重点,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然而根据上海考试院公布的名单,今年参加高中招生的250所高中里,竟然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校是市重点高中或者等同于市重点高中。
名单显示,现在市重点、区重点和普高,差不多三分天下。也就是说只要考上高中,上海的孩子是有挺大概率就读市重点的。
那么今年中考考上高中的孩子比率是多少?据考试院的数据,今年上海报名中考的学生总人数是8.4万,而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孩子则是5万多人,也就是说今年普高录取率在65%左右,按65%的录取率计算,全市所有参加中考的学生里有20%左右的学生能上到市重点。算起来这个比率也不少了,当年我上学的时候市重点还是挺稀罕的。经过这些年的变迁,市重点的数目增加了许多,从1954年的10所市重点扩展到如今的80所(其中有20所是享受市重点招生政策的中学),现在市重点数量增加了许多,但有些市重点,其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业水平还不及区重点,而只是挂牌而已。
上海的市重点高中也经历了岁月的变迁。
第一批市重点高中:
上海的第一批市重点高中评定时间在1954年。主要集中在现在的徐汇区、静安区、长宁区、虹口区、杨浦区等几个中心区。
这10所重点中学分别是市东中学(杨浦区)、市西中学(静安区)、上海中学(徐汇区)、育才中学(静安区)、继光中学(虹口区,目前已降为区重点中学)、复兴中学(虹口区)、市一女中(现改名市一中学,静安区,目前已降为区重点中学)、市二女中(现改名为市二中学,徐汇区)市三女中(长宁区,出过不少知名女校友,包括宋氏三姐妹,张爱玲)。
1962年,上海市教育局要求集中精力办好一批拔尖的学校。
首批10所重点中学中,部分学校被取消了市重点的资格,又增加了几所市重点中学。
1962年的13所市重点学校分别是育才中学(静安区),市二女中(市二中学,徐汇区),五十一中学(位育中学,徐汇区,新增),南洋模范中学(徐汇区,新增),格致中学(黄浦区,新增),复兴中学(虹口区),华师大一附中(虹口区),敬业中学(黄浦区),市东中学(杨浦区),松江二中(松江区),上海中学(徐汇区),复旦附中(杨浦区),上海工学院附中(交大附中,原静安区后迁至宝山区)。
可以看到,60年代的市重点中学还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以黄浦区、徐汇区最多。
到80年代,上海市的市重点中学增加到26所,这26所中学被称为“老26所”,包括:上海中学,格致中学,市三女中,南模中学,市二中学,向明中学,育才中学,市北中学,松江二中,大同中学,嘉定一中,建平中学,市西中学,行知中学,华师大一附中,复兴中学,延安中学、七宝中学、复旦附中、曹杨二中、交大附中、上师大附中、上外附中、华师大二附中、控江中学、大境中学。
2000年,上海在各区建设了11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当时80后的我们刚好赶上成为第一届高中住校的学生。
2005年,市重点中学的称号统统取消,改成市级示范性高中和区级示范性高中。05年、06年、09年、10年、12年、15年,都有新的学校晋升成市级示范性高中。
以至于当时学生里流传了个一个笑话:
不想努力,但想上市重点怎么办?
那就让学校努努力,自动升成市重点吧!
现在上海顶尖高中被称为“四校八大”。
其中四校为:上海中学,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华师大二附中
八大为:七宝中学,控江中学,南洋模范中学,建平中学,大同中学,格致中学,延安中学,复兴中学
可以肯定,根据高考排名和录取率,这个格局不会永远一成不变的。近年来八大中的七宝中学,隐隐有异军突起之势,无论是北清交复录取率还是一本率都跟四大不相上下。
非四校八大的进才中学、曹杨二中、奉贤中学等校,其实力已经接近八大,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高考数据显示,市级示范性高中学校之间实力有较大差异.层次分明,将来这个排名一定还会变动。
|